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 正文

杜光华将军牺牲在通化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13:50 发布者: 

 

在通化县东北部有个村子,叫光华村,所在的乡镇叫光华镇,村名和镇名都是以解放战争时牺牲在这里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的名字命名的。在通化市档案馆保存的1947年12月15日通化市县人民政府发的训令中记载了成立光华区的内容。                  

杜光华,原名杜永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天林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由地方编入红军第四方面军,1935年参加长征,走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光华参加了名扬中外的平型关大战,1938年8月,在山东梁山地区歼灭日军六百多人的战斗中,荣获模范连长荣誉称号。1939年后,先后任营长、副团长。1940年1月26日,在攻打山东郯城日寇和伪军时,在主攻团攻城不能奏效时,杜光华主动请缨,带领爆破突击队,炸开城墙的一角,冲进城内,我军乘势占领郯城,俘敌千余人。1944年担任团长,先后指挥部队于11月伏击日寇大岛部队,击毙日寇120余人,俘敌12人;于1945年2月率部参加讨伐大汉奸赵保原战役,毙敌团长以下2000余人,俘敌7870人,打死伪军2000余人。  

抗战胜利后,杜光华随部队进入东北。1946年1月,所在部队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下设三个旅,杜光华任一旅旅长,不久一旅改称十旅,杜光华仍任旅长。  

1946年3月底,国民党以新六军三十四师、二十二师、第九十四军五师及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分多路向我鞍山、海城、营口、大石桥发起全面进攻。杜光华在纵队统一部署下,率领第十旅参加了赫赫有名的三保本溪战斗、鞍海战斗、大石桥战斗。每次战斗都充分发挥他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战斗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首长、辽东军区首长传令嘉奖。辽东军区授予第十旅第二十九团为“鞍山团”、第二十八团为“海城团”、第三十团为“大石桥团”光荣称号。  

1946年7月, 第四纵队奉命将所辖的三个旅改编为三个师,杜光华任第十师师长。10月率部参加新开岭战斗,歼敌一个整编师。活捉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黄健庸及所属部队八千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的范例。  

杜光华身为师长,却以普通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他十分强调部队纪律,对干部、战士要求很严,树立了人民子弟兵的良好风气。1946年的冬季特别寒冷,部队缺少棉衣,不少指战员冻伤,杜光华亲自写文章在《火线报》上发表,介绍防止冻伤的经验和方法。  

1946年末到1947年春,国民党军连续四次向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我军进行了四次保卫临江根据地的战斗。在1947年2月15日至24日的第三次临江保卫战中,杜光华率第十师与第三纵队共同向进犯之敌进击。他不畏艰险,指挥部队猛烈地打击敌人的一次次进攻。22日日落前,他带领警卫员到达龙爪沟前沿阵地察看地形时,一发迫击炮弹炸裂在他身旁,他和警卫员同时牺牲,鲜血撒在铺满白雪的571高地。在南满我军由弱变强的转变阶段,这位南征北战、年仅31岁的优秀指挥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了纪念杜光华同志,表达人民群众无限崇敬和深厚的缅怀之情,1947年8月6日,通化市县人民政府将杜光华的牺牲地新安村改为光华村,1947年12月村所在地的八区改名为光华区,1956年改为光华乡,1958年改为光华公社,1983年撤公社复称光华乡,1993年改为光华镇。  

2007年6月,通化县光华镇政府在杜光华同志牺牲地的后山坡上修建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杜光华将军殉国地纪念碑”。

 

 

稿件来源:《档案吉林  通化市卷》  

   者:胡维仁  宫民         

 

 

 

   

首页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