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正文

打造儿童成长的精神高地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2日 09:53 发布者: 

文章作者:特邀撰稿人 沈秋农 来源:《中国档案报》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曾豪,以炽热的爱心,细腻的感情,感人的作品,向全国中小学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既富有童真、童趣,又富有知识性、文学性,更励志育人、鼓舞少儿读者扬起理想风帆的生动故事,为当代儿童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接受笔者采访的过程中,金曾豪倾诉心声:“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参与未来一代人精神、人格的伟大工程。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具有充分的道义感,坚韧的意志,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还拥有对美的敏感。这就是我的文学追求。”

投身儿童文学 源自那阵哭声

1946年,金曾豪出生于江苏常熟县一个世代行医之家,受书香熏染,他自幼喜爱读书,对古典文学名著和文学创作尤为喜爱。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已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文学报刊上发表,有的作品还入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小说年选》,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逐渐崭露头角。

可是到了1981年,金曾豪却将主要精力都投向了儿童文学创作,引来了许多文友的不解。对此,金曾豪解释说:“那时十年浩劫刚刚结束,社会风气不算好,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缺少信仰、不求上进,令人担忧。当时常熟县文化馆刊出了一期配合‘严打’宣传的专刊。一天,有个乡下大婶对着橱窗里的一幅法院判决场面的照片失声痛哭。原来,被判刑的小青年幼年时就寄养在她家里。这位大婶一遍遍地哭诉着,原来是个好小囡啊,怎么会变成犯人啊!”金曾豪对十年动乱中迷失人生方向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感到惋惜和忧虑的同时,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需要社会正面的理性教育,还需要一种因为情感和心灵震撼而产生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人格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金曾豪坚信,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文学和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

关注少儿成长 践行心中追求

有不少人为金曾豪感到惋惜,因为儿童文学是寂寞的事业,关心的人不多,从事的人更少。再者,作品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情趣口味,也有不小难度。但金曾豪却说:“我写儿童小说时总觉得有一群吵吵嚷嚷或者文文静静的孩子们在簇拥着我。这时,我会觉得儿童文学是个热闹的事业。”为了心中的追求,数十年来,金曾豪始终关注着小读者的五彩之梦和无穷追问,他的作品充满了爱,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他曾说,文学的永恒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最大限度地表现了生命,所以文学应当关注人的生命,也应当关注其他物种的生命。他凭借着作家特有的想象力,创作了不少动物小说,让孩子们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传奇性的故事中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壮阔,感受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瑰丽。他不仅创作出版了3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还参与创办了少年文学小报《小荷》,为孩子们写稿、评稿、作讲座,忙得不亦乐乎。此外,以他的作品为蓝本创作的动漫连续剧、电影还多次被搬上大荧幕。金曾豪以其澎湃的才情源源不断地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

荣誉见证奉献 档案诠释爱心

自金曾豪于1986年出版第一部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集《小巷木屐声》以来,他已出版各类专著40多部。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苍狼》和散文集《蓝调江南》先后荣获中国作协第二、三、四、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青春口哨》还荣获中宣部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2006年,金曾豪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并多次被评为苏州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在取得丰硕成果和众多荣誉背后,金曾豪还是江苏常熟市档案馆的征集顾问,凭借着对文化的炽热情怀,他多次为档案工作出谋划策,同时还将已经出版的40余部著作和数十位专家对其作品的评论文章全部捐赠给常熟市档案馆,不但充实了馆藏名人档案和著作,而且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5月16日 总第2457期 第三版

首页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