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人物 > 正文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纪念陈翰章将军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今年6月14日,是陈翰章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陈翰章是吉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人物之一,东北抗联一路军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与尊严而战,为东北人民摆脱“亡国奴”的命运而战,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战,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才子投军铁血“转身”

陈翰章是吉林省敦化县人,满族,1913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十)出生于城西的半截河屯(现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他少年聪慧,被称为“小才子”。在敦化私立宣化小学读书时,老师发现他绝顶聪明,记忆力好,于是就请东北军中的一名日语翻译为他开“小灶”教授日语。谁也没有料到,陈翰章一口流利的日语后来竟然成为他对日斗争的“法宝”。1927年,他进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成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在毕业典礼上他发出誓言:“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假如我的理想因帝国主义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致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人!”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小学教员、民众教育馆讲解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面对侵略者的铁蹄,陈翰章决心投笔从戎。1932年9月,他毅然告别双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投奔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任救国军司令部秘书。同年10月,在攻打宁安县城战斗中,刚刚入伍一个月的陈翰章担任战地鼓动队队长,跟着突击队执行炸毁敌人军火库的任务。由于江水阻路,陈翰章带头跳进冰凉的江水中,队伍很快到达彼岸。上岸后,突击队长不幸中弹牺牲,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时刻陈翰章挺身而出。在他的指挥下,顺利地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库。在血与火、生与死的关键时刻,陈翰章完成由才子到军事指挥员的第一次铁血“转身”。在救国军中,陈翰章通过与在军中工作的周保中等共产党人的经常接触,受到很多教育,使他对时局、对救国军的本质、对抗日的道路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积极靠近党组织,1933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朴素的爱国青年、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完成他的第二次铁血“转身”。1934年6月,他离开了救国军,被党派到宁安工农义务队担任政治指导员。1935年2月,陈翰章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二师参谋长。

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7月,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二军第二师改为抗联第二军第五师,陈翰章任代理师长(1937年5月任师长)。率部在宁安、镜泊湖、敦化、舒兰、蛟河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先后取得许多战斗的胜利,并保持了抗联第一路军与抗联第三、第五军和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之间的联系。1939年夏,陈翰章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二、骁勇善战威震敌胆

由日本侵略者所著的《满洲国警察小史》记载,当时日本人认为“满洲国”有两大“巨匪”,其一是杨靖宇,其二就是陈翰章。陈翰章精通日语、朝鲜语,指挥才能高超。他率部战斗在伪满吉林、滨江、牡丹江、间岛、通化、东安等地,如同插在日军心脏的一把尖刀,战功赫赫。据不完全统计,从1932年9月到1940年12月,在这八年期间陈翰章参加并指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数百次,击毙日本侵略者数千人。他敢打硬仗,更善于打巧仗,大沙河战役、寒葱岭伏击战、破袭镜泊湖水电站、智取百草沟等经典战斗,杀得日伪军心惊胆战。其中,大沙河战役,采取“围城打援”战法,在3天之内接连进行攻点、阻援、伏击3次战斗均获全胜,共毙伤俘敌500多人。寒葱岭伏击战,是一场经典的连环战。

1939年9月,精通日语的陈翰章通过监听日军电话,综合先前获得的情报,判断日军松岛“讨伐”队即将通过寒葱岭,于是率领500名战士提前设伏,最终除一辆军车侥幸逃脱外,其余日军被尽数消灭,日军指挥官松岛幸吉大尉被击毙,这在当时日军一个中队成建制的基本被歼灭堪称罕见。从1938年开始,在东北抗联各支队伍中,由于陈翰章所部频繁的作战,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称他是“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并以5000元重金悬赏缉拿他。中国老百姓则编出歌谣:“日本鬼子遭了殃,出门遇见陈翰章。”称其为“镜泊英雄”。

三、镜泊湖畔英雄报国

1940年初,日军采用“篦梳”战术,妄图彻底消灭东北抗联。当杨靖宇、曹亚范牺牲后,抗联处境更加艰难。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陈翰章率部继续坚持战斗。

1940年12月8日,因叛徒告密,陈翰章和战士们在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沟遭遇日军千余人围攻。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陈翰章和十几个战士与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连续打退敌人四五次进攻。身边的战士多数牺牲,敌人喊话劝降。“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一边高声回答,一边继续射击。敌人见陈翰章宁死不投降,便疯狂地向他射击,陈翰章的胸部和右手接连中弹,仆倒在雪地上。在血泊中,他顽强地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了下来,准备用左手射击。这时,扑上来的敌人夺去了他手中的枪,用短刀在他的脸上乱刺,并剜去他的双眼。陈翰章鲜血流尽,英勇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洲国新京(今长春)邀功请赏。1948年长春解放前,党组织派人找到了陈翰章将军和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6月13日,陈翰章身首合一,安葬在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2014年9月,陈翰章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四、翰章精神千古流传

清清的镜泊湖畔,至今回响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歌颂陈翰章的民谣:“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陈翰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名字和英雄业绩必将代代相传,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在新时代,我们纪念陈翰章将军,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陈翰章入党后更加积极工作,样样工作都做得很好。1934年5月底,陈翰章带着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关内各界群众捐赠给东北抗日将士的8000块大洋回到东北,向周保中汇报进关的活动情况。陈翰章当时虽然年轻,但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在执行募捐工作中,陈翰章风餐露宿,最困难时连续几天都吃不上饭,手中虽然有8000块大洋,但直到上交党组织,仍分文未动。

在新时代,我们纪念陈翰章将军,就是要学习他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日本侵略者用枪炮征服不了陈翰章,就施展阴谋手段。1935年夏秋时节,在得知陈翰章从小就是孝子,四代单传,成家之后尚未生儿育女后,便采取阴险毒辣的手段,逮捕了陈翰章的父亲和妻子,并严刑逼迫他们把陈翰章劝降回家,否则就杀了陈翰章全家。陈翰章为了民族独立的大业,面对敌人的罪恶企图,态度坚决地向父亲和妻子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劝父亲不要上鬼子的圈套,设法对付敌人。为了不连累妻子,他劝妻子回去改嫁。父亲和妻子回到敦化,连同陈翰章的继母一起,被关进监狱。妻子最后被迫改嫁。陈翰章从此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在新时代,我们纪念陈翰章将军,就是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陈翰章带领部队一直同敌人顽强地战斗。敌人留下的不完全记录表明,从1940年5月到9月,陈翰章部队每月至少作战一次,多则三次,连休整的时间也没有。同年秋天,敌人调集吉林、牡丹江等地兵力围追陈翰章部队。敌众我寡,有人建议向东转移,保存实力。陈翰章认为“无上级命令,东撤后日寇又将加重对其他游击区的压力”。在抗联的斗争最危急最低潮时,陈翰章仍然没有撤退,直至牺牲。

陈翰章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今天我们纪念陈翰章将军,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奋斗有我、就在吉林”的昂扬姿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精彩篇章。

 

 

稿件来源:吉林日报              

   者: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