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 正文

从柳河党小组到中共柳河县委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08:42 发布者: 



柳河县(今吉林省通化市辖县)位于奉天省城东北部,是东边道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柳河县城既是全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又是通往山城镇、南山城子的必经之路,经济文化繁荣。大革命(1924-1927)兴起时,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高级、初级中小学42所,教师200余人,学生3300余人为柳河境内建立、发展中共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1925年春,中共党员甄绍泉从黄埔军校回到柳河,任县立第三小学教员,在教员和群众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党的宣传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同志从北京给柳河邮寄印制“五卅”惨案真相的传单,激起了爱国师生的愤慨。在进步教师马相奎的组织领导下,柳河教育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并致电上海复旦大学,声援工人的英勇斗争。这次活动波及全县街镇和农村,产生了很大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奉天特支把农村建党的重点放在了柳河。

1926年2月,中共党员孙绂生受奉天特支派遣,以柳河、辉南两县教育视学的身份来到柳河,先后介绍县教育局公所职员李别天和县立中学国文教员兼县教育会会长马向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马向奎又介绍县立第三小学教员徐作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柳河党员总数达到5人。

1927年夏,在马向奎家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秘密组建了中共柳河小组,孙绂生任组长,隶属奉天特支领导。这是吉林省最早的党组织之一。中共柳河小组成立后,积极派党员到教师和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8月,奉天支部派遣女共产党员张光奇来到柳河,以县女子师范班教员的身份领导妇女和学运工作,柳河党员增加到6人。9月,为声援临江人民反对日本设立领事分馆的斗争,中共柳河小组在全县组织和领导了空前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三千多人加入斗争行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1927年9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结合柳河党组织发展状况,中共奉天支部决定在中共柳河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中共柳河支部,孙绂生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吉林省最早创立的党支部之一。

1927年秋,东边道一带兴起了以“除暴安良”为宗旨的大刀会农民运动。中共满洲省委对此十分重视,将柳河、通化一带作为开展农民运动的重点地区,决定成立中共东边道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东边道特委)。由于柳河建立党组织比较早,组织活动比较活跃,又有一定的群众运动基础,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把东边道特委设在柳河,任命苏子元为特委书记。

1928年2月,苏子元和李大畏来到柳河,在甄绍泉家召开会议,在柳河党支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东边道特委,并制订了特委工作计划,研究了如何组织农民、建立农民武装、搞好根据地建设、瓦解土匪和扩大革命力量等问题。因柳河党员少,特委未设下属组织。

特委成立后,根据上级党的指示,认真分析、研究了柳河山林茂密,土匪、山林队经常出没的实际情况,将工作重点放在匪运工作上。苏子元、李大畏先后接触了十几个土匪帮伙的首领,宣传革命道理,做了大量的劝降工作。特委成员还深入农村和教育界宣传革命,扩大党的影响,培养、发展积极分子。至1928年5月,全县已有党员13人。

1928年5月,东边道特委改称东南特委,苏子元因工作需要调离柳河,东南特委处于松散状态。8月,东南特委正式撤销。

1930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巡视员陈德森和汉生到磐石、清原、柳河等县视察并开展工作。根据柳河斗争形势,决定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建立群众组织。7月,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国一党”制的原则,先后吸收了朝鲜共产主义者四十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了柳河共产党员的队伍。

1930年8月,陈德森主持召开了中共柳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1人,其中党支部代表9人,共青团代表2人。大会讨论通过了《满洲柳河全县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满洲柳河全县代表大会雇农斗争纲领》《满洲柳河全县代表大会农协问题决议案》《满洲柳河全县代表大会秋收秋荒斗争纲领》和《满洲柳河全县代表大会团工作决议案》,并通过了成立共青团柳河县临时委员会的决定。会议选举产生了由5名县委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柳河县委员会,李昌日(又名崔昌一,朝鲜族)任县委书记。中共柳河县委下辖大青沟、小青沟、老鹰沟、大牛沟、林子头、头道河子、太平甸子、撂垵沟等8个支部。这是通化地区成立最早、级别最高的党的领导机关。

中共柳河党组织的建立为党在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点燃了革命火种,指引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方向,标志着柳河乃至通化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稿件来源:档案吉林 通化市卷

初审:刘亭均

复审:吕春月

终审:王  放


首页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